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涵靜老人講座2013/06/01/08:50/天帝教鐳力阿道場/南投魚池


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

心物合一科學

涵靜老人講座2013/06/01/08:50/天帝教鐳力阿道場/南投魚池
 
楊憲東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學系

摘要

    『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是宗教修持的最高境界,是透過精、氣、神的鍛鍊,可具體到達的精神境界。此種境界與《莊子·齊物論》中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以及《周易·文言》中的『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都是表達了人的精神境界與天地自然的融合為一。傳統科學純粹以物的觀點來看待宇宙,看不到宇宙中的精神層面,也無法描述心的作用。傳統科學專注在物質的『動』,這和講究『靜』的宗教,剛好形成強烈的對比。本論文所提出的心物合一科學雛形,是一個整合『動』與『靜』的科學,它提供了萬物與我為一』的科學運作機制。21世紀的新科學應該是由20世紀的『純物』科學,逐漸修正成『心物合一』的科學。本篇論文將提出幾點修正的方向,冀望能加速『心物合一』科學的形成,正式啟動宗教哲學與科學的整合。

1. 宗教版與科學版的『獨立人天上』

    超越有情眾生的輪迴,讓精神生命永存於宇宙之中,是宗教修持的最高境界。物質生命的存在有一定的時間極限,物質生命的運動也有一定的空間範圍。今日存在於地球上的有情眾生,百年以後仍繼續存在者,寥寥無幾;在物質生命短暫的一生中,其運動範圍始終無法脫離地球的生態空間而獨立生存。物質生命存在的時間是這麼短暫,存在的空間又這麼狹小,讓我們很難於去想像,如何精神生命存在的時間可以和宇宙一樣長,存在的空間可以和宇宙一樣寬廣?『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的生命境界完全超乎了目前自然科學可以理解的範圍,從當代科學家的角度來看,這種生命境界不過是宗教修持者在其心靈世界中所想像出來的桃花源,不是真實的大自然實境。

    然而宗教家不認為『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只是一種心靈世界的桃花源;相反地,宗教家認為它是可以透過具體的實踐功夫,而親身到達的天人合一境界。涵靜老人在《靜坐要義》第二講中提到這一具體的實踐功夫如下:

古往今來,宗教家所認為傳統的憂難神秘,即是如何保握現實軀體,自強不息的鍛鍊精、氣、神三寶。鍛鍊之道為何?在於清心寡慾,定、靜、安、慮、得,而達於至善妙境,以求生命之歸途,俾得永生共生。此種自修自創,由物質而返自然的修養秘傳功夫,道家謂之靜參,佛家謂之參禪。

涵靜老人經由靜參功夫的親身實踐中,體悟到生命可以由物質而返自然,而得到永生與共生。然而靜參的體悟終究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無法以言語道破。經由精、氣、神三寶的鍛鍊,所能達到的生命永恆的境界,取決於修行者奮鬥的決心與熱準,並非人人一時都可達致終極境界。對於凡夫俗子而言,『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的生命境界,在他們還無法親身經歷之時,最大的疑惑在於此一生命境界是否具體存在於大自然界中,還是只是心靈世界所幻化的桃花源?

    正如天帝教教義《新境界》所言,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都是大自然的一環,我們認為『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的精神狀態,不是甚麼超自然的神祕現象,它的背後存在著目前尚不為人知的大自然運作機制,凡夫俗子只要順著這個自然運作機制,最終都能達到此一生命永恆的境界。本篇報告的目的即是要以最新的科學原理解說『獨立人天上,常存宇宙中』的運作機制。

    傳統科學無法解釋透過靜坐如何能夠『獨立人天上』。傳統科學探索的是『物』的運作,所以科學版的『獨立人天上』指的是經由太空船的高速飛行,穿梭四維時空進入深遠宇宙(參見圖1)。相反地,宗教探索的是『心』的運作,在靜定之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宗教版的『獨立人天上』指的是透過視野的層層放大,大到將宇宙收納在人之中。表面上看起來,透過心的運作將視野層層放大,似乎只是意識上的想像,並不會產生實質的移動作用,所以傳統科學認為在禪定之中進入『獨立人天上』的狀態,不過只是人們的一種想像罷了。然而在這裡,我們要說傳統科學錯了。
 
 
 我們所存在的宇宙是一個心物合一,融合物質與精神的宇宙。傳統科學純粹以物的觀點來看待宇宙,自然看不到宇宙中的精神層面,也無法描述心的作用。科學的以偏概全,我們必須容忍,因為科學的正確性實在是無法一次就定位。回顧科學發展的歷史,我們發現科學其實是透過不斷的修正而成熟,每一個時期的科學所探索的真理,都只是相對性的真理,亦即透過修正以前的錯誤,而得到一個較接近真理的現階段科學。但是現階段的科學過不久又將被修正,而呈現下一階段的新科學。我們認為21世紀的新科學應該是由20世紀的『純物』科學,逐漸修正成『心物合一』的科學。本篇報告將提出幾點修正的方向,冀望能加速此一『心物合一』科學的形成,正式啟動宗教哲學與科學的整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