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教育
教育的原則是有教無類,宗教自不能只渡有緣人,宇宙的真理人人有權利知道,國高中生人人必讀的物理、化學在表達自然的現象與物質的特性,就廣義而言,這也是宇宙真理的一部分,更清楚地講,國高中物理、化學的教學,實際上就是渡化眾生的工作。
當然這個觀念有人一定不表贊同,但我們應仔細想想,在國高中物理化學中所提到的原子、分子、細胞的觀念對數百年前的人而言,是標準形而上學的東西,我們可以自問如何說服五百年前的人類,讓他們相信有原子、分子的存在?利用科學嗎?不可能,那個時代的科學知識或儀器設備,無法讓人從感官上去認同原子、分子的存在。感官上不行,唯一可行之路是透過宗教上的體悟,我們必需使用當時的語言文字與知識背景來形容原子、分子這麼小的粒子,這些文字的說明累積起來就成了當成所謂的宗教經典,而我們就是所謂的神。
同樣的知識在五百年前是宗教的思想,而在今天卻是基礎教育,而同樣知識的傳播在五百年前稱為渡化眾生,在今天卻稱為十二年義務教育。對一個未受過現代科學文明薰陶的孩子而言,其知識背景和五百年前的人類比起來是沒有兩樣的,教導他物理化學,說是渡化他也好,說是教育也好,對孩子而言,是沒有兩樣的。今天的科學是五百年前的宗教思想,那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宗教思想是五百年後的基礎科學教育。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宗教是科學的前身,而科學則是宗教的實現;宗教先對宇宙真理予以抽象的描述,科學再透過理論與儀器加以量化、具體化。
我們平常把科學和宗教看得太兩樣了,似乎有意無意地把它們兩極化、對比化。我們從一出生就在如下的意識型態中成長:
l
宗教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心靈的寄託;宗教是神聖的,宗教的儀式要絕對被遵守,否則就不靈驗。
l 科學純粹是物質化的產物,是人類改善生活的工具,是機械式的,是沒有生命的,完全等待人類去應用它、操縱它。
宗教逐漸地被抽象化,科學逐漸地被物質化,已使得前者淪落為滿足心靈的工具,而後者則淪落為滿足肉體的工具。這是人類的共業,我們的起心動念無一不受到這共業的影響,這裡面已經沒有所謂對與錯,有的只是因習成性。我們須知科學與宗教都是在描述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方法與手段雖有不同,但目標與對像是一致的。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我們看到了山芋葉上的一顆露珠閃爍在陽光中。我們該如何描述此一美麗的景緻呢?這就要看我們熟悉哪些工具了。
l
詩人用詩詞文句表達露珠詩韻之美
l
音樂家用音符表達露珠在早晨陽光中的韻律跳動
l
畫家用彩筆描繪露珠晶瑩閃亮的外形
l
科學家用符號方程式描述露珠閃爍的行為及其獨特的外形
文學家、音樂家、畫家、科學家,他們都在做著相同的工作---用他們各自所熟悉的工具去描述他們所共同生活的環境。 科學、宗教、文學與藝術都是描繪本體的工具,它們表達了大自然不同的面相。
宗教與科學都是傳播真理教育的方便法門,但我們萬不可將方便法門誤認為是真理的本體,正如《金剛經・正信稀有分》所言:『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陀所說的法就如同渡河所用的筏,到了涅槃彼岸之後,就應當放下。耶穌基督、釋迦牟尼、穆罕默德、孔子與老子這五大宗教的創始者,當初都只是很單純地在傳播真理的教育,但隨著時間的久遠,後人記得了經典、儀式與法門,反而疏忽了法門所要傳達的真理本體。
牛頓之於萬有引力,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他們都只是單純地把他們所觀察到的宇宙現象描述出來而已,後人把他們的理論用來製造火箭與原子彈,是始料所不及的。宗教的創始者和重大科學成就者所要傳達的真理,歸納起來不出下麵這二十個字:
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
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
這裡面的每一個字或某幾個字的組合,都曾是各大宗教創教的最原始動機,也是科學所要描述的真善美境界。當我們清清楚楚地瞭解宗教與科學的最原始目的,那麼宗教的儀式、經典,科學的符號,運算邏輯便不再是那麼地神聖與嚴肅。它們只是彈性應用的工具,為的是讓真理彰顯;如果反客為主,把儀式、經典視為宗教的全部,而把符號、邏輯視為科學的本體,這就如同是過了河,還把筏背在身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