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捻花微笑:一日看花實相,百日看花空相

捻花微笑:一日看花實相,百日看花空相

楊憲東[1]
    人生有三種美,旖麗的風景、美妙的弦律是感官之美;震撼人心的感動是心靈之美;長久歲月的刻痕訴說的是空相之美。少年人追求的感官之美令人愉悅,中年人寄託的心靈之美令人感動,老年人體會的空相之美令人開悟,人生各階段的風景何處不美。
    何謂空相之美?以空相看人生,所看到的即是空相之美。有人問:『如果萬事皆空,何處言美?』空相並非萬物具空之相,空相也不是實相的對立,空相講的是一種視野的轉換。佛陀曾以花為例子,問我們他手中所握的一朵花是實相?還是空相? 靈山會上,世尊捻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以花喻示,法界虛空,實相無相。佛陀是在告訴我們,他手上的一朵花是實相,也是空相(無相)。實相與空相如何能同時存在?這沒有矛盾,關鍵就在於觀察花的時間縱深:
『一日看花實相,百日看花空相。』
    以一日的時間觀察花,花還是花,沒有甚麼變化,這是花的實相。以百日的時間看花,歷經花的成長、盛開、凋謝與飄落的過程,你所看到的即是花的空相。所以花有實相,也有空相,並不是我們硬將實有說成是空無,純粹只是因為我們觀察花的時間縱深不同罷了。同一件事情,由於觀察所用時間視野大小的不同,將導致完全不同的結論。了解這個道理後,我們自然能夠分別,人生是實相,還是空相?
『一年看人生實相,百年看人生空相。』
人從出生、童年、初戀、結婚、傳承到衰老,所經歷的每個階段都是刻苦銘心的心路歷程,都是人生實相,但是當我們回首來時路,所看到的卻是人生這一連串實相的緣起緣滅,我們不禁要問:之前經歷過的所有實相,有哪一種可以恆常不變的呢?童年可以嗎?初戀可以嗎?當來到生命的盡頭,我們將發現健康已不再,財富已無用,名利不可得,情已逝,愛已遠。人到了生命的盡頭,所看到的即是生命的空相。以一年為單位作觀察,肉體所受的生老病死之苦具體存在,自我意識所受的愛恨離別之苦,也都是如影隨形。但以百年為單位作觀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早已成過往雲煙。到了下一世,換了時、換了地、換了人,生老病死與愛很別離之苦,又以不同的排列組合,角色交換後,再重演一回人生戲碼。所以空相仍然是人生之相,但它是以一生的歲月為視野,以這樣的視野來看人生,所看到的即是空相之美(參見附圖)
    不管是花,還是人生,實相與空相之分,都是源自觀察所用時間縱深的不同。以簡單的譬喻來說,相簿紀錄人生的實相,容顏訴說人生的空相:
『瞬間的鏡頭拍攝到人生實相,長久歲月的刻痕訴說人生空相。』




前面提到的人生三種美,即是源自三種不同時間視野所觀察到的人生之美。
l   少年人剛經歷人生的第一階段,觸目所及都是人生實相,是從實境中看到實相,這是見山是山的階段,所感知的是感官之美。
l   人來到中年,失去的東西逐漸比擁有的多,逐漸明白目前所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也將失去,於是人們開始感覺到實境中所隱藏的空相。此時所看到的人生實相,不再是像年輕時所看到的那麼真實,這是見山不是山的階段,此時所領悟的美感觸及心靈,屬於心靈之美。
l   人來到老年,是以一生的浮沉歲月為視野,回顧人生,看清了人世間諸事無常,緣起緣滅的真面目。這是從空境中看到實相,是領悟空相之後,重過簡單踏實的人生。這時人們又回到了見山是山的階段,從空相中看到了紅塵之美,也就是本文所稱的『空相之美』。
  如果我們把時間的尺度再放大一些,那麼將又看到另一番實相與空相的對比:
『百年看眾生實相,千年看眾生空相。』
以千年的尺度來看,塵居人世百年,縱有無常起滅,終究還是人間紅塵實相。百年之後,或為天人、或為惡鬼,看似脫離了紅塵,實則又進入了另一種不同的紅塵。相同的靈魂在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道中輪迴,時而為人,時而為惡鬼,生命的型態縱有不同,但在千年的尺度看來,乃是同一靈魂所呈現的不同眾生貌罷了,此時連眾生的分別相也不見了,所以說千年看眾生空相。
    沒有恆常不變的實相,當我們將時間的縱深越拉越長時,我們的空相視野也隨之擴大,原先看似不變的實相,開始起了變化。在超大尺度的時間視野下,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一直到整個宇宙,都不再是常駐常存,它們像人一般,同樣離不開成、住、壞、空的宿命與輪迴。空相不是逼迫我們將實有的事物,想像成空無;宇宙萬物有哪一樣不是真真實實的存在?有哪一樣是虛的、是空的呢?但是隨著觀察時間的視野尺度逐漸放大,我們依序看到了花的空相、人的空相、眾生的空相,最後我們看到了整個宇宙的空相:
『億年看宇宙實相,百億年看宇宙空相。』
放大視野才能看到空相,就像是逐漸增加照相機的焦距(zoom in),遠方優美的景致逐漸清晰;當我們逐漸放大時間的視野,所看到的就是空相之美,而且視野越大,空相越是清晰。
  所以為了領略空相之美,我們先要學會放大視野。前面提到的人生三種境界的美:少年的感官之美,中年的心靈之美與老年的空相之美,這是透過年齡的自然增長,生命軌跡所經歷的時間跨距逐漸拉長,由自身所體會出來的空相之美,此即所謂的『緣覺』空相。親身經歷空相是最直接,最有臨場感的證悟。然則個體生命終究是有限,有生之年所能經歷的時間深度與空間廣度均有其極限。在此有限的視野下,只能證悟有限的空相。
    第二種體悟空相的方法稱為『聲聞』,亦即透過他人空相的體悟,自己也獲得體悟。『聲聞』空相雖是間接獲得,但是集合眾人視野的深度與廣度,其所能營造的空相悟境,卻是『緣覺』空相所無法比擬的。當我們自身無法感受空相之美時,何不透過『聲聞』的各種管道,藉由他人的境遇與宏觀視野,引領我們進入空相。
(1)  從歷史中體悟空相:
    歷史最能表達空相,因為歷史本身就是時間縱深的產物。歷史的紀錄反映實相,而歷史的回顧卻反映空相。就像是以百日的時間觀察花的空相,我們以數百年的時間跨距,回顧一個朝代從興起到滅亡的歷史,其實就是在看一個朝代的空相。肉體活不過百年,所以人無法『緣覺』朝代的空相,但是透過歷史所提供的的時光隧道,擴展了時間的縱深,讓我們可以『聲聞』無數朝代的興衰與無數英雄的起落。千年歷史所反映的空相,不僅是呈現朝代興衰、起落的變異與無常,同時顯露出亂中有序的歷史規則,這種規則是十年、百年的歷史所無法呈現的。回顧千年歷史,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空相之美,盡管是一種無奈的淒美,但重要的是,我們同時獲得了歷史的空相智慧-以古為師,以歷史為鏡的智慧。
(2)  從佛學中體悟空相:
    佛經記載著佛陀對空相的體悟,所以我們閱讀佛經即是藉由佛陀的開示,幫助我們體悟空相。佛教經典中,講『空』最多的,首推《心經》。《心經》中的名言: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即是定義了空相的三個本質:(生命)不生不滅,(眾生)不垢不淨,(萬物)不增不減。前面提到空相是放大視野的結果,而《心經》提到空相的三個本質就是對應到三種視野的放大。
l   放大時間的視野:才能看到相同的生命以不同的形態在六道中輪迴,認知到生命的不生不滅。
l   放大生命的視野:才能看到眾生平等,認知到眾生沒有垢、淨的區別。
l   放大空間的視野:讓萬物包容於內,所以萬物才能不增不減。
(3)  從藝術中體悟空相:
    透過聲音或影像,藝術作品若能反映出時間的縱深或空間的大視野,均是空相(空境與空靈)意念的表達。有些作品以抽象的形式表達空相,有些則以寫實的手法表達空相。電影就是屬於後者,而2008年的一部電影:《海角七號》,則是部表達空相的典範電影。故事從1945年高砂丸號上的日籍教師寫下七封情書開始,到2008年郵差阿嘉將情書送達目的地-恆春郡海角七番地,《海角七號》訴說著一甲子的人間空相。在電影落幕的野玫瑰歌聲中,小島友子撫著七封信回想起六十年前與日本教師分別的場景;在歷經一甲子的歲月變遷後,雙方各組家庭,如今男主角已不在,情已逝、愛已遠,緣起緣滅盡在不言中。許多年輕朋友看完這部電影後,留下『愛不要留下遺憾,要保握當下』的感言。通常發出這樣的感觸,需要有足夠長的人生歷練(足夠的時間縱深)。《海角七號》引領觀眾進入一甲子的時間縱深,在2小時的時間內,讓觀眾彷彿增加了60年的人生經歷,60年內看盡了緣起緣滅、生離死別,自然就明白了『愛要保握當下』的道理。
(4)  從文學中體悟空相:
    歷史上能表達出空相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其中最為人稱頌的,首推《紅樓夢》。《紅樓夢》反映了曹雪芹透過自身生命軌跡的回溯過程(亦即緣覺),而獲得對空相的體悟。當我們融入這部作品的情境時,會不知不覺感同身受了曹雪芹的空相體悟。《紅樓夢》透過盛與衰的轉變、生與死的對立,表達出空相。《紅樓夢》前半部耀眼繁華,曹雪芹帶著許多美好回憶提筆疾書,情緒傾洩,愉快的情緒反應在作品上。紅樓夢下半部情況正好相反,曹府敗像畢露,主角人物際遇大多不幸,滿目悽涼,生離死別,不堪回首。大觀園群芳的飄零流散,生離死別,使鍾情的賈寶玉根除了對世俗情愛的依戀與執著。換句話說,賈寶玉從情愛的實相中,看到了空相,從而道出『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癡』的感嘆。《紅樓夢》以真實的人生題材,活化了《心經》中「五蘊皆空」的抽象哲理。
    總結上面對於空相的描述(參見附圖),空相只是放大視野的心念作用,無關於事物的空、有之辯。猶如拉長照相機鏡頭時,所產生的zoom in效果,照相機的鏡頭既不會也不能改變周圍的場景,它只是調整『近看』或『遠看』的視野罷了。同樣的道理,空相不是萬物皆空之相,它只是放大視野來看我們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學佛才能體悟空相,歷史、文學、藝術、科學都有助於我們放大心靈的視野,增加空相的體悟。視野的放大包含三個面向:
l   放大空間:心容萬物,自然不增不減,無得亦無失。
l   放大時間:夠長的時間縱深讓我們看清楚緣起緣滅、因果輪迴、諸事變異,世間無常的本質。
l   放大生命:認清六道眾生都是生命,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分別。





[1] 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email:cdyang@mail.ncku.edu.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