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心念的移動:飛入圖畫中

心念的移動:飛入圖畫中

如果內心視野的改變會產生移動的效果,那麼我們要繼續追查心是朝甚麼方向在移動。心念的移動很明顯和身體的移動是沒有關聯的,傳統科學對運動的描述方式無法用來描述心念的移動。實際上傳統科學完全看不到心念的移動,因為它是在隱藏維度中進行,是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心物合一科學遲遲無法被建立,主要的困難即在於有關『心』的運作無法以科學量測的方式來描述。『物』的運作是在彰顯維度中進行,即一般所稱的四維時空;而『心』的運作則是在隱藏維度中進行。所以我們必須在整合『彰顯維度』與『隱藏維度的高維度(高次元)空間中,才能完全描述心物的聯合運作。至於甚麼是隱藏維度呢?我們繼續以照相機的例子來說明。

照相機改變焦距(視野)造成景物的移動,而移動的方向是沿著景深的方向,景深就是平面相片的隱藏維度,亦即垂直於平面相片的方向,這種因觀察事物所用視野尺度的改變,而造成的相對運動效果,不是只發生在照像機或攝影機上,而是一種自然界的普遍性定律:

公設1

        『自然界的事物若存在有隱藏維度,則必可透過觀察該事物所用尺度(視野)的連續性改變,而造成該事物沿著隱藏維度的連續性運動;反之,若連續改變觀測所使用的尺度,被觀察的事物呈現持續性的運動或變化,則該事物必具有隱藏維度。』

公設2

        因視野變化所造成的觀察者與物體間之相對運動,與由物體實際運動所造成的相對運動,兩者間無法分辨。

對於照像機而言,影像的深度為其隱藏維度,所以影像的縮放(亦即視野的改變)造成影像沿著深度方向的運動。透過鏡頭zoom in的功能,我們將10公尺外的物體拉近到鏡頭前10公分,此即因視野(尺度)變化所造成的觀察者與物體間之相對運動。公設2在於說明,這相對運動與實際移動照相機到物體前10公分的相對運動,兩者之間是無法分辨的。

    如果將公設2應用在內心視野的變化上,我們得到如下的結論:經由內心視野變化所看到的遠方事物,與由實際運動到遠方所看到的事物,兩者完全一樣,無法分辨。不同的是心念的移動是沿著隱藏維度,物體的移動是沿著彰顯維度,前者的速度遠遠超越後者之速度。歷年來已有許多心物科學實驗證實了此一結論的正確性,這將在後面章節中介紹。


平面的隱藏維度是垂直於平面的軸線,此垂直軸可在三度空間中看到。然而空間的隱藏維度則是垂直於三度空間的軸線,這在三度空間中就看不到了。所以我們僅能透過類比的方式,由平面的隱藏維度來想像空間的隱藏維度。知道了隱藏維度,才能明瞭心的移動方向。所以當我們進入平面圖畫的隱藏維度時,我們的心就猶如飛入圖畫之中。

具有隱藏維度的圖案稱為碎形(fractal),我們利用公設1來推論平面的曼德博(B. Mandelbrot)碎形圖案[1]是否具有隱藏維度。圖3中的六個平面圖代表尺度(比例尺)的連續性縮小。設尺度因子用符號S來表示,每一個S值代表一個尺度,並對應到此尺度下所觀察到的沙粒外觀。第一個平面圖是尺度因子S=1時,所見到的沙粒外觀;第二個平面圖是尺度因子S= 0.001時(相當於放大1000 ),所見到的沙粒外觀;第三個平面圖是尺度因子0.00001 ,所見到的沙粒外觀,依次類推。一個尺度因子S對應到一張圖片,所以當有多個尺度因子連續變化時,就有多張圖片連續播放,呈現出沙粒中有微沙粒,而微沙粒中又有微微沙粒的持續性變化。由於碎形圖案具有無窮盡的層狀結構,每一層對應到一個尺度因子S,故有無窮多個S,對應到無窮多張圖片。所以當尺度因子S持續性變化時,沙粒的圖片也跟著持續變化沒有停止。依據公設1所述的自然界的普遍性定律,圖3所顯示的曼德博碎形圖案必具有隱藏維度。此隱藏維度就是曼德博碎形圖案的『深度』。

透過照像機zoom in的功能可表現出曼德博碎形圖案的影像深度。我們將照像機的鏡頭對焦曼德博碎形圖案的中心點,並慢慢地zoom in,鏡頭會帶領我們進入碎形圖案裡面,隨著放大倍率的持續增加,我們往圖案裡面持續移動,而且越進越深。由於碎形圖案具有無窮盡的層狀結構,理論上我們可以前進到圖案中無窮深的地方。然而由於照像機最高放大倍率的限制,我們進入到圖案中的某個深度後,就會被迫停止前進。這裡所說的『往圖案裡面前進』是具體的前進,而非虛擬的前進。尺度的持續放大可造成等效的運動效果,而且此與實際的運動效果無法分辨(公設2)。圖4說明碎形圖案具有隱藏維度,當照像機zoom in時,我們就進入了它的隱藏維度(影像深度),就像是飛入圖畫中一般,一直飛一直飛,永不停止。


隱藏維度的方向就是心念移動的方向,當我們zoom in一幅具有隱藏維度的圖畫時,心念會沿著隱藏維度而飛入圖畫之中,此即所謂的凝神注視而出了神,而神識移動的方向就是隱藏維度的方向。『飛入圖畫中』不是譬喻,而是實際可以發生,只要圖畫具有隱藏維度。二維平面圖畫中的『二維』所指的是『物』的維度,而圖畫的隱藏維度所指的是『心』的維度。所以物只能在圖畫的表面上活動,而心卻能飛入與圖畫表面垂直的景深方向。文學作品中,描述神識飛入圖畫中最傳神的,非《聊齋志異-畫壁》莫屬。
『江西孟龍潭,與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蘭若,殿宇禪舍,俱不甚宏敞,惟一老僧掛褡其中。見客入,肅衣出迓,導與隨喜。殿中塑誌公像,兩壁圖繪精妙,人物如生。東壁畫散花天女,內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櫻脣欲動,眼波將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想,身忽飄飄,如駕雲霧,已到壁上。見殿閣重重,非復人世。』
《畫壁》一文描述朱孝廉凝視天女散花的壁畫,恍然間不覺出了神,身飄飄如騰雲駕霧,飛進了畫壁中,見裡面殿閣重重,不像是人間。《畫壁》雖是文學作品,但它以傳神的文字表達了『飛入圖畫中』的意境。它是以文學的手法表達了隱藏維度的科學內涵,跟數學的手法比較氣起來,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1]楊憲東,《一沙一世界,剎那即永恆:自然界中的隱藏維度》,宗教哲學季刊,第63期,1-18頁,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